关注公众号给客服留言
关注公众号给客服留言
发布时间:2024-10-29 12:02:08
好的,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
我国西南部地区主要由山区和丘陵构成,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2008年至2014年间,西部地区经历了多次重大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等,共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外,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例如,2008年至2012年间,云南省彝良、保山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而贵州省在2013年也发生了73次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不仅在中国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频繁发生。例如,2014年阿富汗发生的大规模山体滑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因此,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地理运动机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前,地质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机理分析和理论预测上。70年代后,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减少损失方面。80年代后期,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地质监测预警工作得到了极大推动。国外在地质灾害模型建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国内地质灾害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已形成多样化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我国西南部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本文以贵州省赫章县某边坡作为专业监测示范区,以贵州省开阳县地区作为群测群防监测示范区,提出了以下研究内容:
研究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结构:结合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两种手段,设计合理的系统结构,通过Web服务器接收和处理数据。
研制基于Java Web的专业监测地质灾害预警平台:采用Web服务方式,实现平台的远程操作和实时预警功能。
研制基于Android系统的群测群防终端软件:开发简便易用的终端软件,方便普通百姓录入和上传地质数据。
设计良好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机制:采用HTTP协议解决数据传输的并发性问题,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适合示范区的监测预警方案:根据示范区的具体情况,设置合理的监测点并实施相关方案。
本文共六章:
[1] 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01-05. [2] 黄润秋。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23(6):640-647. [3] 黄润秋。中国西部岩石高边坡应力场特征及其卸荷破裂机理[J].工程地质学报,2004,4(12):7-12. [4] 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1-5. [5] 四川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 13人死亡59人失踪[EB/OL].(2010-08-15)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8/15/c_12448161.htm. [6] 四川宁南县山洪泥石流致 3人死亡38人失踪[EB/OL].(2012-06-29)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gundong/201206/t20120629_510056037.shtml. [7] 陈力,陈永城。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J].吉林地质,2010,3(29):100-102. [8] 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9] 潘耀忠 ,史培军。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理论部分。自然灾害学报,1997,6(4):1-9. [10] 刘传正。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J].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11] 刘传正。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J].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12] 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4):15-21. [13] 张永兴,胡居义,文海家。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现状述评[J].地下空间,2003,23(2):92-94. [14] 王洪辉,庹先国,许强等。山体裂缝远程监测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0,1(42):42-44. [15] 杨德龙,王洪辉,黄凡等。山区高速公路开挖边坡失稳监测预警系统研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5):54-56. [16] 钟佳迅 ,庹先国,王洪辉等。高精度地下水位监测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12(9):15-17. [17] 钟佳迅,庹先国,张兆义等。路堑边坡施工期多参数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12(11):149-152. [18] 李奇,黄丽,李德果。群测群防在湖北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2(26):92-94. [19] 刘传正 ,张明霞,孟晖。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26):175-179. [20] 杨梅忠。煤矿区地质灾害链分析及防治对策见:全国煤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108-111. [21] 徐梁 ,陈有亮,张福波。岩体边坡滑移的系统学预报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3):259-263. [22] 李邵军,冯夏庭,杨成祥等。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的滑坡监测及变形预测智能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3673-3678.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需要进一步修改或有其他需求,请随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