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深植于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作为地理教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责无旁贷的。然而,湘西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和历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现状与国内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这些文化是湘西人民的瑰宝,我们应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综合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展现其更大的价值。这不仅是湘西人的使命,更是湘西教师的职责。
在深化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环境下,面对国家大变革和大机遇,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尽职尽责,创新拼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使命感。
选题意义:
- 激发教师创新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专研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激发湘西地区新教师的工作热情。
-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成长。将课题落实到一线教学课堂,能更直接地发挥教研的价值。
- 探索高效教学路径:在各种课堂模式大行其道时,探索最贴近生活和学生的高效路径成为教师们的必然选择。将湘西本土文化融入教学,能最大程度适应本土学生的认知与理解。
- 创建独特课堂范式:本课题不仅是一种尝试,而是要探索出一条学科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完整路径,通过具体教学实践提炼出独特的课堂范式和校本课例,为其他学科的融合及各种课堂的开发提供借鉴,具有学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 推广“玛汝课堂”:成功打造“玛汝课堂”后,可以在民族地区深度推广和跨区域应用,在实际教学与校际交流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课题界定:
- 湘西: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湘西本土文化:由湘西人民共同形成的文化,是各种文化经过湘西各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 初中地理:指湘教版七至八年级学段的地理学科。
- “玛汝课堂”:源自苗语,意为“好、非常好”,代表一种极具湘西特色的高效课堂。
研究综述:
在教育教学中,对课堂的研究非常多,但对地理课堂的研究多停留在课堂组织构建上,如教师和学生互动、流程设计和信息技术等工具的运用,对课堂内容的研究较少。本土文化融入地理课堂从内容上弥补了高效课堂研究的短板。
对文化的研究也很多,但多局限于文化本身的内涵、保护和变迁等,对文化与教育,尤其是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相对不足。现有的研究多停留在个别课例的尝试,没有深入探讨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和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前人研究的弥补和拓展,在内容上的完善,是对湘西本土文化与地理学科融合的首创。具体落脚在高效课堂的打造,具有重大的价值。
研究目标:
- 提高学生兴趣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贴近湘西的课堂打造,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 丰富校本资源: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校本资源,提高学科和学校的影响力和品牌力。
-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深刻理解湘西文化内涵,推动湘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
- 提供借鉴:成功打造地理学科的“玛汝课堂”,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和思路。
研究内容:
- 湘西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研究如何评判一节课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湘西地区初中地理课堂的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 湘西本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分析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探讨湘西本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融合要点,提出可行性建议。
- “玛汝课堂”的校本课例研究:明确地理学科“玛汝课堂”的基本要求,整合湘西本土文化资源,形成系统的校本课例,通过课堂实施检验,不断完善。
- 推广“玛汝课堂”校本课例: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 行动研究法:将问题发展为研究主题,并通过行动加以解决,持续改进研究过程,最终形成带有本土特色的资源利用策略。
-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和谈话等手段,收集教育教学现状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导下一步的研究。
- 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文献,通过阅读形成对课题研究问题的科学认识。主要渠道包括书籍、报刊、档案、非文字材料和网络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