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会根据你的要求来改写这篇医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与男性肝炎后肝硬化相关骨营养不良的研究
选题依据、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全球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人数高达1.3亿,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会进展至肝硬化。现有研究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大部分存在骨营养不良及骨质疏松症。然而,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与男性肝炎后肝硬化相关骨营养不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BMP-2在男性肝炎后肝硬化相关骨营养不良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慢性肝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OP),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不同文献显示,慢性肝病合并OP的发生率为12%-55%,骨折发生率为5%-20%。由于慢性肝病的病因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群体的差异,OP的发生率各有不同。具体到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引起的骨密度异常,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国外研究方面,Schiefke等研究了4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骨密度,发现25例(58%)骨密度下降,8例(19%)被诊断为OP。Cijevschi等发现,9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30例(32.3%)出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Wang等的骨活检结果显示,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14例(82.4%)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Crawford等在研究113例肝硬化患者时发现,骨转换率随病情加重而加速。Sokhi等在研究104例肝硬化患者时发现,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均存在骨密度下降的现象。
国内研究方面,王义国等观察了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发现普遍存在骨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付明生等研究显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存在骨营养不良。马新秋等研究了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关系。以上研究均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易合并OP。
病毒性肝病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位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包括维生素D和钙代谢异常、营养不良、性腺功能减退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α、IGF-1等参与了骨代谢过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明显升高,IGF-1明显降低,可引起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从而导致OP。
在众多影响骨代谢的细胞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BMP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BMP-2是最早发现的BMP,在胚胎发育与细胞分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可诱导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骨系细胞,而且也可促进骨骼矿化。此外,BMP-2还能促进成骨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在骨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
研究内容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成年男性,排除内分泌系统和肾脏系统疾病。通过对比入组对象的BMP-2水平,期望发现男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BMP-2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别。采用QCT骨密度测量仪检测骨密度值作为判定骨质疏松的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男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骨密度下降与BMP-2含量之间的关系。
实施及实验方案
- 研究对象组:拟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在我院肝病科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的男性住院患者35例,按照Child-Pugh分级定为代偿性肝硬化(Child-PughA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Child-Pugh B、C级),排除肾脏、内分泌系统疾病。
- 对照观察组: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普通男性健康人群30名,排除肝病、肾脏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应用方法
- 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降钙素(CT):使用放免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TH及CT,并与正常临床参考值进行比照。
- 血样采集及BMP-2检测:采集研究对象组和对照观察组清晨空腹静脉血,肝素抗凝,分离血清,加入抑肽酶防止蛋白降解,置于-80℃冷冻保存。BMP-2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由深圳精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代理,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 骨密度检测:应用QCT骨密度测量仪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左侧桡骨下1/3处骨密度值进行比照。
统计方法
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查阅主要文献
- Raisz LG.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concepts, conflicts, and prospects. J Clin Invest 2005; 115: 3318-3325.
- Goral V, Simsek M, Mete N. Hepatic osteodystrophy and liver cirrhosi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16: 1639-1643.
- Collier J. Bone disorder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Hepatology 2007; 46: 1271-1278.
- Schiefke I, Fach A, Wiedmann M, et al. Reduced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altered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cirrhotic chronic hepatitis B or C infect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 1843-1847.
- Cijevschi C, Mihai C, Drug VL, et al. Osteoporosis in liver cirrhosis--overview. 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 2005; 109: 700-704.
- Wang YG, Liu Q, Wang WQ,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abnormal bon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HBV liver cirrhosis.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6; 14: 33-36.
- Crawford BA, Kam C, Donaghy AJ, et al. The heterogeneity of bone disease in cirrhosis: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steoporos Int 2003; 14(2): 987-994.
- Sokhi RP, Anantharaju A, Kondaveeti R, et 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mong cirrhotic patients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 2004; 10(1): 648-653.
- 王义国,刘倩,王文奇等。乙型肝炎肝硬化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14(1): 33-36.
- 付明生,黄英,祝杰。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骨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 20(2).
- 马新秋,田桂华。肝硬化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分析。中华综合医学杂志 2005; 6(11): 970-971.
希望改写后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修改,请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