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给客服留言

登录

开题报告|护理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08 15:58:25

护理硕士开题报告: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探究

一、研究背景 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自然过程。早在1999年,我国就被国际公认为进入了老龄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与上一次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2.9%,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1.9%,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老龄化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优生优育理念的推广,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众多“421”家庭,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各种老年疾病频发,导致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上升。根据“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2010年底,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约1080万。学者预测,到2050年,我国完全失能老人将达到约2000万,形势更加严峻。

当前,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非保险照护方式主要包括家庭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和社区护理。然而,这些方式面临诸多问题:家庭照护逐渐衰退;养老机构只提供基本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护理设施和人员;社区照护服务限于提供简单的娱乐和生活服务,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解决方式。

二、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存在的问题:倪荣(2013)指出,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护理情况恶劣,老年人对自身健康评价不高,对医疗服务需求巨大。张勘(2014)等认为,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护理人员道德水平有待提高。黄方超和王玉环(2011)建议,护理服务应注重老人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人性化关爱。 2. 长期护理模式选择问题:韦懿芸和颜艳(2006)强调,非正式照护方式应以家庭为主,指出中国有爱老敬老的传统。刘晓雪(2013)认为,护理服务应多样化,分为家庭护理和机构护理。张勘和董伟(2009)通过研究上海市,提出了建立医疗保险体系之外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议。

三、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我国居民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高龄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其中,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越来越多老年人出现失能状况。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提出解决方式,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供需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希望为解决老年失能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建议。

四、研究内容 1. 分析我国城市老年失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基于“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数据,分析我国城市高龄老人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照护现状,提出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议; 3. 从保险学角度分析长期护理保险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的可行性,提出跨学科的解决方案。

五、提纲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2. 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供需分析 2.1 需求现状分析 2.2 供给现状分析 3. 发达国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经验借鉴 3.1 瑞典模式 3.2 日本模式 3.3 美国模式 3.4 国外经验借鉴 4. 我国城市失能老人传统护理模式 4.1 家庭护理 4.2 社区护理 4.3 专业养老机构护理 5. 建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5.1 定义 5.2 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5.3 现有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缺陷 5.4 国内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及开展情况 5.5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 6. 完善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 6.1 加强服务机构设施建设 6.2 加大宣传,改变传统养老观念 6.3 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六、创新之处 1.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关注老龄化社会中失能老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养老安排,考虑到地区差异和经济状况; 3. 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新的观点,建议结合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 席恒,丁一,翟绍果。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模式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51-57. [2] 苏群,彭斌霞。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需求与供给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4,05:17-23. [3] 唐钧,冯凌。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5,03:106-113. [4] 陆佩佩,李红玉。失能老人养护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养护康复需求调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05:490-493. [5] 王乐芝,曾水英。关于失能老人状况与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15,04:86-91. [6] 曹信邦。中国失能老人公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5,07:66-69. [7] 苏群,彭斌霞,陈杰。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J].人口与经济,2015,04:69-76. [8] 郝晓宁,薄涛,刘建春,崔楠,卜令寒,张振忠,刘志,塔娜。北京市失能老人照料现状及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5,08:59-62. [9] 高利平。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方式及社会支持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5,04:92-102. [10] 徐新鹏,王瑞腾,肖云。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01:84-88. [11] 吴宏洛。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对失能老人的救助功能--基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23-29. [12] 杜娟,徐薇,钱晨光。失能老人家庭照料及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需求--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实证性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4:31-35. [13] 唐钧。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4,02:75-82. [14] 邵爽,聂立华,钱晨光,徐薇,郭爱民,路孝琴,刘绍杰,杜娟。北京市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07:1-4. [15] 徐薇,钱晨光,马亚军,邵爽,王慧丽,金光辉,杜娟。北京市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07:663-666. [16] 杜娟,钱晨光,徐薇,邵爽,赵亚利,王慧丽。北京市某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抑郁情绪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07:506-511. [17] 王黎,雷洋,孙兆元,尹莉,谢红。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资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11:1285-1289. [18] 张文娟,魏蒙。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4,06:22-34. [19] 汤娟娟,王俊杰,余兰仙。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2:1453-1458. [20] 黄枫。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J].中国软科学,2016,01:72-78. [21] 涂爱仙。供需失衡视角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政府责任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02:70-76. [22] 张思锋,唐敏,周淼。基于我国失能老人生存状况分析的养老照护体系框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83-90. [23] 庄绪荣,张丽萍。失能老人养老状况分析[J].人口学刊,2016,03:47-57. [24] 孙建娥,王慧。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6:69-75. [25] 熊波。中国城市长期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研究--基于武汉和广州的调查[J].西北人口,2013,01:5-10. [26] 赵怀娟。城市失能老人机构照护需要及需要满足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04:315-319. [27] 俞群,李辉,张娴,龚钦青,徐东浩,周菊红。漕河泾社区失能老人及社区照护需求调查[J].上海医药,2012,12:45-47. [28] 赵向红。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应对之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29-132. [29] 唐咏。高龄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与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J].学术论坛,2012,09:168-173. [30] 熊波,石人炳。长期失能老人照料决策研究--以个人资本为视角[J].南方人口,2012,05:17-23. [31] 刘鹏宇。北京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32] 梁宏姣。城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5. [33] 徐萍。南昌市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与分级照护内容的探究[D].南昌大学,2015. [34] 曹炳蔚。开封市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5. [35] 赵鹏飞。基于交互理念的失能老人多功能护理床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