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给客服留言

登录

开题报告|编导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5 11:31:03

题目:当下中国电视节目媚俗化取向研究--以《快乐大本营》等电视节目为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发展,部分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扩大发行量、笼络广告商,呈现出一股媚俗之风。通过增加丑闻、奇闻的报道内容,使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标题,媒体试图以此来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需求,迎合低俗品味和低级趣味。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研究意义: 基于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传媒市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没有底线地满足部分受众低级的趣味,致使电视节目越来越远离艺术性,陷入媚俗恶俗的泥淖。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我国影视媒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受众的文化素质、审美水平和欣赏水平,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媒体传播氛围。

二、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综述: 由于电视节目媚俗化现象对我国传媒产业有重大影响,相关的研究较为丰富。综合来看,主要是对我国电视节目媚俗化产生的原因、表现以及对策进行了讨论。

(一)对中国电视节目“媚俗化”产生原因的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取得空前繁荣。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提高收视率、扩大发行量、笼络广告商,部分媒体呈现出一股媚俗之风。对此,杨桃莲在《媚俗传播的受众心理分析》中指出,媚俗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猎奇、窥私和攻击心理。陈金刚和刘文良在《当前影视批评的媚俗化倾向》中提出,随着现实社会的急剧转型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审美文化逐渐蜕变为享乐、休闲、游戏的手段和工具,过度的商业追求压制了审美文化的人文关怀。

(二)对中国电视节目“媚俗化”表现的研究: 电视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媚俗化倾向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往往通过暴力、性等内容的展示,名人猎奇、商业炒作、隐私曝光等低俗的、恶俗的、庸俗的低趣味现象大行其道。周敏在《娱乐节目的媚俗化倾向》中指出,个别主持人为了突出幽默效果,穿着不伦不类,言语胡编乱造,甚至在节目中使用不文明语言和不雅动作。王丽霞在《法制节目媚俗化的表现及危害》中提出,法制新闻往往对准贴近百姓生活的情感纠葛和奇闻异事,以平民的视角解读民意,但在过程中难免陷入内容琐碎、报道浮于表面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在资料收集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文献法、观察法。在资料的分析方面,采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既是对电视节目媚俗化这一问题复杂性的呼应,又是当今各学科理论交叉融合发展趋势的体现。

四、预期结果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发展,部分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扩大发行量、笼络广告商,呈现出一股媚俗之风,如丑闻、奇闻的大量增加,标题的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为此,本文从电视媒体和受众两个方面探索了净化媒体市场媚俗化的实践路径。

五、研究进度安排

  1. 20XX年X月X日---X月X日,确定论文题目。
  2.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调研、收集资料、文献资料阅读与综述。
  3. 20XX年X月X日,确定设计方案,完成论文任务书。
  4. 20XX年X月X日---X月X日,方案的实现、调试与验证。
  5. 20XX年X月X日,交开题报告书。
  6. 20XX年X月X日---X月X日,撰写论文初稿。
  7. 20XX年X月X日---X月X日,修改论文,完成定稿。
  8.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资格审查,送审,组织老师评定论文。
  9. X月X日---X月X日,组织答辩。
  10. X月X日---X月X日,评定成绩、文档整理。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倩。媚俗化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J].飞天,2011,20. [2] 周敏。娱乐节目的媚俗化倾向[J].新闻爱好者,2004,9. [3] 杨桃莲。媚俗传播的受众心理分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4] 靳斌。社会新闻感性化、媚俗化倾向研究[J].电视研究,2001,8. [5] 鲍海波,薛晨。感性追逐还是理性选择--对“电视娱乐热”的冷思考[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05. [6] 马鑫。关于办好法制节目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7] 刘琦。城市电视台的娱乐化和媚俗化 [OL]. [8] 王丽霞。法制节目媚俗化的表现及危害[J].青年记者。2010,17. [9] 周莹莹。电视节目的媚俗化倾向和欲望表达[J].青年记者。2009, [10] 张同刚。新闻标题亲俗而不媚俗[J].传媒观察。2005,03. [11] 陈四四。电视娱乐节目“寓乐于教”是趋势[N]四川日报。2009, [12] 刘允洲。新闻媚俗新闻娱乐化受众心理[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3] 曹徐岚。媚俗化传播与受众心理要素[J].科技信息。2006,04. [14] 陈金刚,刘文良。当前影视批评的媚俗化倾向[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如有问题或需要帮助,请联系在线客服。